• 中共江蘇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江蘇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繁體版

    文化社會

    2015-04-29 13:5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俗

      臺灣融合了明清時期移居的閩粵移民和二戰后來臺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稱中國民俗文化的縮影。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臺灣的三大節日,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等傳統節日,民間也有與大陸相同或類似特色的慶祝禮俗。此外尚有多項深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放天燈、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原住民族各族群則有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

      日本曾統治臺灣五十年,至今日本文化對臺灣仍頗有影響?!芭_北總統府”、臺灣大學校園等日據時期建筑被保護、沿用至今,高雄、松山、板橋等地名都移植自日本,便當(飯盒)、瓦斯(煤氣)等來自日語的詞匯進入“普通話”,面積單位“坪”(1坪≈3.3平方米)也源于日本?!懊駠边w臺初期大力推行“去日本化”,強力推行普通話教育,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強化本省人對中國的認同。解嚴后日本流行文化在臺灣重新活躍。日本是當今臺灣民眾好感度最高的國家。

      臺灣亦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美國出于國家戰略需要向臺灣輸入其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而美臺之間密切的軍事、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美國生活方式與流行文化向臺灣的傳播。

    飲食

      臺灣飲食文化融合各地美食風格,臺灣菜與閩南菜(還受福州菜影響)和廣東潮汕潮州菜淵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廣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響。

      臺灣菜有海鮮豐富、醬菜入菜、節令食補等特色,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繁復,風格鮮香、清淡。炎熱氣候使一些酸甜開味的菜肴出現在臺菜中。臺菜素有“湯湯水水”之稱,羹湯類菜肴廣受民眾歡迎。

      臺灣飲食文化中還有著名的“小吃”文化,各式風味小吃云集的夜市是臺灣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常見的小吃有蚵仔煎、香雞排、臭豆腐、咸酥雞、生煎饅頭、米血糕、蚵仔面線、甜不辣、鹵肉飯、肉粽、肉圓、擔仔面、牛肉面、小籠包等。鳳梨酥、牛軋糖等臺灣特產的烘焙美食是知名的伴手禮。

      茶是臺灣民眾傳統的飲品。臺灣全境皆產茶,名茶有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和鐵觀音等。茶藝形式主要是功夫茶。泡沫紅茶文化是臺灣茶文化新的發展,代表性茶飲珍珠奶茶廣受歡迎。

    文學

      日據時期在“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影響和指導下產生和發展起了臺灣新文學運動,賴和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1949年后,胡適、林語堂、梁實秋等大陸文學家隨國民黨政府移居臺灣。1950、60年代風行懷鄉文學,代表作家有林海音(《城南舊事》)等。同時西方現代文學也是文壇的重要力量,代表作家有白先勇(《臺北人》)、王文興(《家變》)等。1960、70年代鄉土文學思潮興起,代表作家有鐘肇政(《魯冰花》)等。1960、70年代以后,柏楊、李敖、三毛、余光中、席慕蓉、龍應臺、劉墉、古龍、瓊瑤、林清玄、張曉風等作家陸續有重要作品問世。21世紀初網絡文學蔚然成風,代表作家有九把刀(《等一個人咖啡》)等。

    美術

      1950年代畫壇主流是大陸來臺的水墨畫家與日據時期學院出身的西畫家,繪畫技巧比較傳統。

      1960年代開始,新生代畫家引入西方抽象畫等風格,美術風格走向西化。

      1970年代鄉土意識抬頭后繪畫題材再趨本土化。

      解嚴后美術界生態多元自由,風格日益前衛。

    戲劇

      歌仔戲是臺灣最主要的地方戲曲,也是中國地方戲曲劇種中唯一誕生于臺灣的劇種。戰后早大力扶持、推廣京劇等大陸劇種,同時歌仔戲、布袋戲等本土劇種仍是庶民重要的娛樂方式。隨著電視的出現布袋戲、歌仔戲講求聲光效果而重獲重視。京劇與話劇則融入創新元素,常以小劇場等形式表演,舞臺劇表演成為極具活力的藝術活動。

    音樂

      戰后初期閩南語歌曲一度流行。民間香港的流行歌曲和歐美音樂傳唱一時。1970年代清新的校園民謠風行,同時閩南語流行樂壇秀場文化盛行。1980年代講究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老歌風靡亞洲,代表人物是鄧麗君和費玉清。受西方搖滾樂的影響,民歌時期后羅大佑等將社會百態寫成歌曲,同時李宗盛創作的情歌廣受歡迎。1990年代以來閩南語歌曲風格漸多元活潑。解嚴后自由化的創作與發展環境使臺灣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地,代表歌手及樂團有周杰倫、蔡依林、張惠妹、五月天等,也吸引其他地區的華人歌手來臺發展,代表歌手有王力宏、孫燕姿、陶喆、林俊杰、蔡健雅、梁靜茹等。

    電影

      戰后臺灣電影界在當局的扶持下拍攝大量劇情片。臺灣第一部普通話影片是1949年的《阿里山風云》,主題曲《高山青》傳唱至今。同時閩南語電影悄然興起,題材以民間故事為主。

      1960年代健康寫實電影成為主流。同時香港電影在臺廣受歡迎,影響到臺灣電影的制作路線,愛情片、武俠片和功夫片成為主流。1962年臺灣電影金馬獎創立。1970年代末以翻拍作家瓊瑤的小說為主的愛情片掀起一陣潮流,主題曲大為流行。

      1980年代《兒子的大玩偶》等影片開啟了新電影風潮。解嚴后侯孝賢《悲情城市》、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作品屢獲殊榮。同時由于臺灣電影表現手法大眾多難理解,加之以美國電影為主的外國電影大舉進入,臺灣本土電影的環境與市場一度萎縮低迷。

      1990年代起一些華人導演前往好萊塢發展,其中臺灣導演李安憑借執導《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作品蜚聲國際影壇,三度獲奧斯卡獎。

      2008年魏德圣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以國際化商業路線揉合本土特色內容,在票房大獲成功并獲得不少獎項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等叫好又叫座的臺灣本土電影掀起一股國片復興熱潮。

    體育

      棒球在臺灣是廣受社會大眾歡迎的體育項目,日據時期由日本引進臺灣?!爸腥A民國棒球協會”成立于1973年。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是臺灣成立最早和唯一的職業棒球聯盟。王建民是著名臺灣旅美棒球選手?;@球也是臺灣主力推廣的運動項目。林書豪是NBA首位臺灣裔球員。在朱木炎和陳詩欣于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得兩枚跆拳道金牌后,臺灣近幾年也開始推廣跆拳道。臺灣經常獲得競賽佳績的體育項目還有合球、高爾夫球、臺球、羽毛球、舉重、拔河、馬拉松等。

      臺灣曾數度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包括2009年高雄世界運動會、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會和將舉辦的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及每年一度的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等。

    色综合色欲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